IEC 61850 通过一系列设备功能标准化,实现全站通信的统一,是国际通信标准协议。IEC 61850 标准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。它给出了变电站信息分层的概念,既从逻辑层面,也从物理层面。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为三个层次:站级、间隔层和过程层。ACSI 用来在各层之间交换数据。
IEC 61850 对变电站信息传输所需的通信服务进行了总结,制定了与网络和应用层协议不同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。(ACSI)。
IEC 实现61850规范服务分为MMS服务、GOOSE服务、SV服务三个部分:
MMS 用于IEC的服务 61850 通过对实际设备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,实现网络环境中不同制造设备之间的互操作,实现了标准站级与间距等级之间的互操作。
GOOSE(面向对象的通用变电站事件)是IEC 61850 在变电站中使用的一种快速消息传递机制 IED 传送关键实时信号的间接。
SV(Simpled Values)用于过程级采样值传输,是智能变电站实时测量数据最常用的服务。
IEC 61850有效解决了供电系统二次设备之间互操作性差的问题,实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共享,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。
IEC 61850 国际电工委员会最初由国际电工委员会规范 (IEC) 于 1995 2008年,旨在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全球适用的通信标准。1999 年 3 月,IEC 61850 委员会提交了议案。随后,提交了一份投票法案和一份最终法案。2000 年 6 月,IEC TC57 决定使用IEC 61850 基于制定供电系统无缝通信系统标准。2002 年到 2005 年里,IEC 61850 标准化的每一个子部分作为国际标准发布。
IEC 61850 标准分为几个部分,每个部分对变电站自动化的具体方面。
IEC 61850–1:本部分提供标准介绍和简要说明。本文阐述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、标准目的和总体结构。
IEC 61850–2:本部分包括变电站和设备建模的数据和通信模型。它定义了抽象数据模型和通信服务,常用于变电站自动化中的供电系统设备。
IEC 61850–3:这个部分涉及一般要求。对变电站中数字通信和数据交换的一般要求、规范和测试代码进行了概述。
IEC 61850–4:这部分规定了系统和项目管理。它包括系统工程流程的指南,包括系统规范、设计、实施、检测、调整和维护。
IEC 61850–5:该部分规定了功能和设备模型的通信要求。它规定了变电站内各种功能的通信要求和与该功能相关的设备模型。
IEC 61850–6:这个部分涉及到和 IED(智能电子设备)相关的变电站通信配置语言。它基于IEC定义 61850 在系统中配备 IED 语言与标准。
IEC 61850–7:这个部分规定了基本的通信结构。它定义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信息交换的基本通信服务和模型。
IEC 61850-8:这个部分定义了IEC 61850 特定通信服务投影( MMS 和 ISO/IEC 8802-3) IEC 61850-7 中间指定的服务映射到特定的通信协议。
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思维分层
变电站级别:包括人机界面 (HMI) 和网关,用来与远程控制中心进行通信,并将间距等级 IED 集成到变电站级别。它还执行不同过程的相关功能,例如通过分析间距等级 IED 执行过程设备控制指令的数据。
间隔层:过程层设备通过间隔层。 IED 连接到站场总线,实现监督、保护、控制和记录功能。在这里,我们可以找到它。 IED 智能化电子设备。IEC 61850 允许定义过程总线, IED 通信智能仪器与开关柜之间。
过程层:包括开关站设备、传感器和执行器。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位于过程层,用于收集系统数据并将其发送到间隔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和保护操作。这些操作是通过断路器和远程操作开关实现的。这一级别有不同的设备,如断路器、开关、电压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。
IEC 依据规范化通讯、迅速传送数据、互操作性、灵活性、高可靠性和综合自动化,61850协议显著提高了配电站自动化和智能能源的效率和可靠性。为电力企业提供了统一开放的通信平台,推动了当今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。随着供电系统要求的不断增长,IEC 61850协议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